中國江蘇網11月5日報道:“未來有‘面子’就是有身份。”昨天上午,在南京理工大學召開的2009年全國模式識別學術會議暨中日韓模式識別學術研討會上,中外模式識別技術的知名專家就該領域的未來發(fā)展和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深入交流并作出如是研判。
相信北京奧運的每位親歷者對科技奧運的體會都很深刻?萍疾粌H體現(xiàn)在場館設計上,就連參加開幕式的現(xiàn)場觀眾在鳥巢時也不是僅憑一張門票就能過關,還要進行人臉識別以確認身份。這是模式識別技術在“門禁”上的成功應用之一。“面子學”成為老百姓對模式識別技術的啟蒙認識。
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譚鐵牛教授站在宏觀角度強調了在信息傳輸速度已取得巨大突破的今天信息感知的重要性。“IBM提出新戰(zhàn)略的SMART PLANET(智能星球)不僅代表著企業(yè)轉型,也是美國信息技術領域的一次轉型。”類比這一戰(zhàn)略,譚教授談到溫家寶總理于今年8月在視察無錫期間對“感知中國”進行了國家層面的戰(zhàn)略部署。“模式識別技術對于滿足和實現(xiàn)國家戰(zhàn)略要求有著特殊的意義。”譚教授這樣總結到。
隨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計算機網絡等相關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模式識別研究在近幾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一批研究成果得到了廣泛應用和推廣。“人臉識別技術在上海和深圳的部分地鐵站已經得到應用,每天經過人流可達幾十萬人次。”但這項技術現(xiàn)在仍面臨著諸多技術問題無法解決。對此,楊健教授說:“人臉有許多的相似性,我們的技術在識別人臉特征方面還有待完善。希望此次會議能夠促進我國在模式識別領域的發(fā)展。”
2009年全國模式識別學術會議由中國自動化學會及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承辦。這也是大會自2007年召開以來,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召開。據CCPR程序委員會主席、南理工計算機學院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tǒng)學科博導楊教授介紹,南理工的模式識別研究在全國高校內處于數(shù)一數(shù)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