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級市場的春天,快來了;一級半市場的春天,已經(jīng)來了。”在智駕芯片龍頭公司地平線于港股上市的日子,在筆者被此消息刷屏的朋友圈中,一位投資人如此感慨道。
10月24日,歷經(jīng)三年上市路的地平線正式登陸港交所掛牌上市,募資總額達54億港元。這是今年年內(nèi)港股規(guī)模最大的科技IPO,也是除兩地上市募資外規(guī)模最大的港股IPO項目,無疑會令近幾年來深受IPO退出通道所困的PE/VC行業(yè)“虎軀一震”。2023年,地平線在中國市場低階和高階智能駕駛芯片份額均位居第二,分別僅次于Mobileye和英偉達。這家中國智能駕駛芯片領域裝機量最大的供應商IPO,發(fā)行價定在3.99港元,開盤即大漲,一度漲超37%,市值最高超700億港元。此前一天的暗盤交易日中,其收盤價漲幅36%,報5.43港元,已經(jīng)為上市首日的高開鋪路。但暗盤交易未能預期到次日該公司股價震蕩會如此劇烈:早盤尾段,地平線漲幅已經(jīng)縮減到約5%,下午短暫沖高后一路走低,尾盤漲幅幾近抹平,收盤價報4.02港元,勉強保住發(fā)行價。這凸顯出境外投資者對這類雖代表硬科技方向但業(yè)績可靠性仍待檢驗的創(chuàng)新公司觀點分歧較大,畢竟地平線的發(fā)行價與2023年D輪平輪(即估值相若),而與2022年7月C輪投后相比,甚至還有5.89%的折價。換而言之,二級市場投資者在上市首日收盤價附近買入,相當于在IPO前的C輪進入。2015年成立的地平線,在過去十年中吸引了100多家投資機構,既有紅杉中國、高瓴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也有上汽集團、大眾集團旗下軟件公司CARIAD、寧德時代、比亞迪等汽車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其在C輪融資更是分為多個小輪次,成功籌集了超過預期的資金,為公司提供了更強的競爭地位。但在此輪入局的眾多機構面臨的境況是,在公司估值前景未明的情況下,只能繼續(xù)充當“時間的朋友”。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地平線的營業(yè)收入從4.67億元持續(xù)增長至2023年的15.52億元,年復合增速達82.3%。但由于大規(guī)模持續(xù)投入,地平線的盈利能力仍需提升,2021年至2023年其經(jīng)調(diào)整后的虧損凈額分別為11.0億元、18.9億元、16.4億元,且預計2024年全年虧損會大幅增加。科技行業(yè)“燒錢換市場”是常態(tài),但在市場氛圍變得更為謹慎的當下,地平線顯然需要更好地平衡投入和產(chǎn)出,才能換取投資者更多的信任和真金白銀的支持。以此來看,IPO對地平線只是一個新的開始,正如該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CEO余凱在今年3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之日發(fā)布的朋友圈所言,“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這不是終局,甚至不是終局的開端,這也許只是序幕的終章)”。地平線的上市之路頗為坎坷,也是中國科技公司近年來在迷霧中前行的一個縮影。早在2021年,多家媒體就曾報道地平線或?qū)⒃贏股科創(chuàng)板上市,但未再有下文。很快地平線又被曝出計劃赴美IPO,但由于海內(nèi)外資本市場環(huán)境的劇烈變化,該計劃也未成功。直到今年10月8日地平線表示在港交所正式通過聆訊,才宣告其即將踏入港股市場的里程碑。拋開美股來看,就資本運作的便利性和國際化程度而言,港股對于地平線較之于A股無疑是更好的選擇。不過,如果是從估值角度,科技或創(chuàng)新公司在當前的港股顯然受到與A股相比更嚴苛的審視。另一家連年虧損的AI芯片公司寒武紀,截至2024年3季度末市凈率達到34倍,市銷率則超過200倍,遠遠高于英偉達,而截至10月25日,其市值已達到1800億元左右,是地平線的近三倍A股科技股的“泡沫”,由此可見一斑。因此地平線若在A股上市,會是何種盛況?但這只能是假設。對于多數(shù)公司尤其科技公司來說,當前A股IPO依然困難重重,甚至北交所的門檻都遠高于港股。這導致A股優(yōu)質(zhì)的科技公司相對較少,這種稀缺性加之新質(zhì)生產(chǎn)力和國產(chǎn)替代等概念的強力助攻,又會讓投資者更愿意為寒武紀這類主要靠“市夢率”支撐的科技股支付高價。相比之下港股投資者無疑更理性,畢竟他們的選擇更多,而且在境外市場,地平線這類公司的估值要直接對照英偉達。盡管如此,地平線的上市依然為中國創(chuàng)投圈和港股市場都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這類項目如果能更多的上市,會讓一級市場又變得熱鬧起來。”另一位投資人在與筆者談及此事時欣喜地表示。(財富中文網(wǎng))